荨麻疹的病发率逐年升高,越来越多的人受到困扰,不仅是急发时瘙痒难耐,更是治疗不当或者治疗不及时转为慢性荨麻疹,随着季节等不可控因素反复发作,影响我们的皮肤健康和日常生活。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荨麻疹的优势越来越明显,更多的患者选择尝试中医治疗。患上荨麻疹我们的皮肤或黏膜会暂时性出现水肿性皮疹,剧烈瘙痒;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喉头水肿造成呼吸困难,心慌气促、恶心欲呕、腹痛等,也会出现发热、寒战等全身症状,不论老幼在一年四季均可能患上此病。荨麻疹俗称“风疹块”,就其病理来讲,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皮肤、黏膜小血管扩张及通透性增高而出现的局限性水肿反应,是我们十分常见的皮肤系统或全身多系统或多器官过敏性疾患。中医称为“瘾疹”,就病因病机而言,皆因禀赋不耐,复感外邪而发病。1.风热犯表证若我们外感风热,邪气伏于肌肤,导致我们营卫气血失调从而发生此病,这就是中医常见的风热犯表证。那这种证型有怎样的临床表现呢?一般这种证型多发生在夏,因为夏天风热较盛,疾病发生急骤,皮肤出现鲜红的风团,剧烈瘙痒的同时感觉皮肤灼热,遇热皮肤损害加重等。对于这种证型我们一般采用辛凉解表,疏风清热的治法。临床常用消风散加减,药用荆芥9g、防风9g、牛蒡子9g、蝉蜕9g、苍术9g、苦参9g、木通5g、知母9g、石膏15g、当归9g、生地9g、胡麻仁9g、生甘草5g。2.风寒束表证若我们外感风寒,风寒之邪客于肌肤,同样会导致我们营卫气血失调发生此病,就形成荨麻疹的风寒束表证。这种证型的临床表现是多发于风寒较盛的冬季,皮肤会出现白色或颜色较淡的风团,遇风寒加重,得暖减轻等。那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如何治疗呢?一般来说会采用辛温解表,疏风散寒的治法,常常内服桂枝汤或麻黄桂枝各半汤,药用桂枝9g、芍药9g、生姜6g、大枣6g、甘草3g/麻黄9g、桂枝9g、芍药9g、生姜6g、大枣6g、甘草3g、杏仁6g。3.肠胃湿热证如果我们的临床表现是皮肤出现大片、颜色偏红的风团、瘙痒剧烈,同时出现腹痛,大便稀溏,或者便秘,小便色黄等这种证型的出现常常是因为我们饮食失宜导致湿热内生,同时不注意感受外来的风寒风热邪气,肠胃湿热,既不能内部疏泄,又无法外泄,邪气在肌肤间导致疾病发生,形成肠胃湿热证。我们常常采用清热利湿,祛风止痒的治法,常用防风通圣散加减,药用防风9g、麻黄9g、荆芥6g、薄荷9g、连翘9g、石膏9g、黄芩15g、大黄9g、芒硝9g、滑石20g、栀子6g、桔梗15g、川芎9g、当归9g、芍药9g、白术6g、甘草30g。4.血虚风燥证若我们皮肤反复出现风团,久久不能治愈,在午后或夜晚情况加重,同时有心烦易怒,口干,手足心热的症状,可能是因为我们平素气血虚弱,气虚卫外不固,血虚则容易生风,两者就导致病情反复发作,形成血虚风燥证。那我们如何治疗呢?一般遵循养血祛风,润燥止痒的原则,常用当归饮子加减,药用当归12g、白芍9g、川芎9g、生地9g、蒺藜6g、防风6g、荆芥6g、何首乌9g、黄芪12g、甘草3g、生姜6g。众所周知,中医治疗讲究辨证论治与整体观念,同时因时、因地、因人的不同而开具不同的治法方药,所以寻求中医治疗需要准确合理,不能胡乱使用中药,另外遵从医嘱,坚持治疗,相信会有很好的功效。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qianmazhenaxmz.com/chxmz/11839.html